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命力******
【专家点评】
作者: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近年来,国货、国风、国潮兴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身当代生活好物,掀起一阵阵时尚潮流。究其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商品的物用功能,更加注重其精神文化价值。特别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在丰裕物质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再趋之若鹜地追捧国际大牌奢侈品的符号价值,而是更讲求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更注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群体认同,更追求精神层面的自信与满足,由此推动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发现、再认识、再设计、再传播,让传统文化成为时尚潮流。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圈层社交、线上营销发挥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促成了风起云涌的文化IP、热点、网红。“国潮”因此拥有了创意化、年轻化、时尚化、潮流化等特点,穿越历史长河,走出博物展馆,化身街头元素、T台时尚、网红文创、国货国风以及种种带动设计和营销的网络话题,得到了新的传播。
应该说,传统文化“潮”起来是个良好开端,它能弥合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一度阻隔甚至断裂的文化传统、精神传统,使其如泉涌般持续润泽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使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境界找到当代生活的接口和载体,实现活态的、创造性的传承,使中华文化数千年之衣食住用的美学精神、情感记忆等为今日之“中国制造”赋能。因此,“国潮”是一种文化的守望,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人们文化自信的潮流式反映。要使传统文化之“潮”如大河汤汤、奔涌不息,还需深入发掘当下“国潮”所体现的深层动力,包括:持续培育“国潮”创意与消费群体,促进“国潮”消费的新生代成长,意味着民族传统的认同与传承,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审美的复兴。我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于人的成长与发展。所以,美育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仍需深耕广拓。
要践行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只有依靠创造力,避免跟风仿制同质化,警惕“国潮消费泡沫”,从更深的层次、更全面的意义上认识传统文化,不断体悟传承和创造性地发展给全民族带来的精神震撼、文化追求和创造力。要不断融入新的生活需求、生活视野、生活趋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保持永恒意义和价值内涵,也形成随物赋形的融通状态,获得当代的美感和生命力。
传统文化“潮”起来,拓展至潮服、潮玩等方方面面,体现的是民族文化的自信和活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不只带动产业经济发展,更能够持续建构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根基更加坚实。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高建进、陈芃朴、赵秋丽、冯帆、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高源)
扫码看视频,“国潮体验官”带你玩转非遗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1日 07版)
中国民航局:已开始受理中美航空公司恢复运营中美航线的申请******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黄钰钦 李纯)针对中美直航班次恢复计划,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一级巡视员梁楠10日在北京表示,民航局1月8日起已开始受理中外航空公司复航申请,其中包括中美航空公司恢复运营中美航线的申请。
当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在华外国工商界人士出席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谈及外界关注的中美直航班次恢复进展,梁楠在会上表示,中方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相关措施包括取消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包括美方航空公司在内的中外航空公司,可以按照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安排运营定期客运航班。
梁楠指出,民航局正在按照程序抓紧做好审批工作,欢迎中美航空公司依照协定和市场需求运营两国间航班,为促进两国人员往来和经贸交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航班恢复过程中,民航局也会加强与美国民航主管部门沟通,推进中美之间航班顺利复航。
梁楠介绍称,民航局自1月8日起已经开始受理中外航空公司航班计划申请,已经有近40家中外航空公司报送了涉及34个国家、每周约700班客运航班计划申请,其中大部分航班计划于1月下旬至2月期间恢复运营,民航局正在按照程序抓紧审核办理。同时,民航局已经恢复受理国际客运包机、公务机申请,满足国际公商务往来需求。
在国际客运航空市场恢复预期方面,梁楠表示,考虑到航空公司恢复运营,国际航班受到市场需求、运力安排、时刻协调、中外航空当局批复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要较长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历经三年的疫情冲击,旅客跨国出行意愿仍需一段时间逐步恢复。总体来看,国际航空市场的恢复进度将慢于国内航空市场。(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