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桑托斯。
“彻头彻尾的骗子!”“辞职!”
来自纽约州的众议员桑托斯近日深陷造假丑闻,他已经承认捏造了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关键细节。桑托斯却认为,“美化”简历并不会影响他当好国会众议员。
但是,国会众议院不少议员都对其表达了不满,有民主党人摩拳擦掌要对其展开调查,甚至他的共和党同僚也呼吁他辞职。
10日,两名民主党议员向众院道德委员会递交了一份针对他的道德投诉,称其未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交财务披露报告,敦促委员会对此展开调查。
11日,纽约州纳苏县的共和党主席开罗在与其他共和党官员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乔治·桑托斯去年的竞选活动充满了欺骗、谎言和捏造。”
开罗指责桑托斯让众议院蒙羞,并明确表示,共和党总部不欢迎这位新任国会议员。他表示:“我们不认为他属于国会。”
开罗提及了桑托斯的各种虚假声明,包括他此前声称拥有犹太血统。开罗还告诉记者,桑托斯呈给当地共和党一份假简历,其中也充斥着谎言,包括说他是巴鲁克学院的排球队“明星”,率领他的球队获得了“联赛冠军”。
其他纽约共和党地方官员也加入了呼吁桑托斯下台的行列。纳苏县县长布莱克曼称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来自纽约州的国会共和党人德埃斯波西托毫不留情地提出:“桑托斯没有能力在众议院任职,他应该辞职。”
然而,在这场新闻发布会后,桑托斯明确告诉记者,他不会辞职。
资料图:麦卡锡。“很多人这样美化简历”“他有罪吗?”
共和党人麦卡锡刚经历多日僵局和长达15轮的投票,向党内反对者作出很大让步,才坐上众议院议长的位置。椅子还没捂热,桑托斯的丑闻就不断发酵,逼得他不得不站出来表态。
麦卡锡沉默了数日后终于在11日就此事发声,他的回应十分强势,但却有些“护短”,因为他拒绝向桑托斯施压迫使其辞职。
麦卡锡对记者说,“我努力遵守宪法办事。选民选他当议员。如果有顾虑,他必须通过道德委员会的审查,让他先走这个程序。”他还说道,“他将继续在众议院工作。”
据悉,国会议员一般只有在被定罪后才离任。麦卡锡说,“对他(桑托斯)的指控是什么?在今天的美国,在被证明有罪之前,那个人就是无辜的。”他还说:“如果有什么可以证明他(桑托斯)确实做错了事,那么,我们会在那个时候再处理。”
当被问及桑托斯承认自己简历造假时,麦卡锡却说:“众议院、参议院和其他地方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
不过,麦卡锡也表示,桑托斯不会被分配到拨款委员会、筹款委员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以及能源和商务委员会等重要的委员会,但他并不排除桑托斯在其他委员会任职的可能性。
我国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发布****** 记者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创新X”系列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近日发布。这批成果主要包括获得我国首幅太阳过渡区图像、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首次获得全球磁场勘测图等。 01 46.5nm极紫外成像仪获得我国首幅太阳过渡区图像 46.5nm极紫外太阳成像仪(SUTRI)是国际首台基于多层膜窄带滤光技术的46.5nm太阳成像仪,用于探测50万度左右的太阳过渡区(太阳色球与日冕之间的层次),由国家天文台联合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共同研制。自2022年8月30日载荷开机以来已经获取了超过1.6TB的探测数据,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太阳过渡区探测。这也是人类近半个世纪来首次在46.5nm波段拍摄太阳的完整图像。SUTRI拍摄的图像清晰地显示了过渡区网络组织、活动区冕环系统、日珥和暗条、冕洞等结构(如图2),这些结构的观测特征表明,SUTRI拍摄的确实是从太阳低层大气往日冕过渡的结构,符合预期。SUTRI已探测到多个耀斑、喷流、日珥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如图3),表明其数据适合研究各种类型的太阳活动现象。此外,SUTRI还发现活动区普遍存在50万度左右的、朝向太阳表面的物质流动,这些流动在太阳大气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SUTRI一切功能正常,在轨测试和标定结束后,SUTRI观测的科学数据将向国内外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同行全部开放。 △图1 “创新X”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 △图2 SUTRI在2022年9月29日观测到的太阳活动图(图片由SUTRI科学团队提供) △图3 SUTRI在2022年9月23日观测到的一次太阳爆发事件(图片由SUTRI科学团队提供) 02 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捕获到迄今为止最亮伽马暴 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21时17分,与我国慧眼卫星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同时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编号为GRB 221009A)。根据HEBS的精确测量结果,该伽马暴比以往人类观测到的最亮伽马射线暴还亮10倍以上。由于该伽马射线暴的亮度极高,国际上绝大部分探测设备均发生了严重的数据饱和丢失、脉冲堆积等仪器效应,难以获得精确测量结果。HEBS凭借创新的探测器设计以及新颖的高纬度观测模式设置,探测器经受住了高计数率的考验,获得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光变曲线,以及10千电子伏至5兆电子伏的宽能段能谱。HEBS极为宝贵的精确测量结果对于揭示伽马射线暴的起源和辐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天文台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EP探路者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于10月12日也成功对这一伽马射线暴开展了观测,探测到了伽马射线暴X射线余辉。这也是国际上首次用龙虾眼型X射线望远镜探测到伽马射线暴。 △图4 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发现并精确测量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打破多项纪录。 03 国产量子磁力仪首次空间应用并获得全球磁场图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国产量子磁力仪(CPT)及伸展臂,可实现全球地磁矢量和标量高精度测量。2022年11月7日,多级套筒式无磁伸展臂顺利展开,将各传感器探头伸出约4.35米距离,处于伸展臂顶端的CPT原子/量子磁力仪探头、AMR磁阻磁力仪探头、NST星敏感器获取了有效探测数据,首次在轨验证了磁场矢量和姿态一体化同步探测技术,磁测量噪声峰峰值<0.1nT,实现了国产量子磁力仪的首次空间验证与应用。 △图5 CPT磁测系统“多级套筒式无磁伸展臂”地面展开测试(图片由沈自所、空间中心和卫星团队提供) △图6 量子磁力仪首张全球磁场勘测图(图片由空间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提供) △图7 NST星敏感器相对于卫星本体的姿态数据(图片由空间中心和中科新伦琴NST星敏团队提供) 04 空间载荷、平台新技术成果丰富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空间新技术部研制的多功能一体化相机,首次采用基于共口径多出瞳光学系统新体制,在轨实现集可见光、长波红外、彩色微光于一体的空间光学遥感观测。相机于2022年9月24日开机,成功取得首张170km×42km大幅宽地面遥感图像(如图8),探索了单台相机即可同时实现多谱段多模态遥感成像的新模式,为我国未来高集成度一体化空间光学遥感载荷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图8 多功能一体化相机对地宽幅遥感成像图(图片由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提供) 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及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空天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异构多核智能处理单元也取得了首批成果。半导体所的低功耗边缘计算型智能遥感视觉芯片,实现了遥感图像的高速智能化目标检测;自动化所的通用智能系统验证了基于高速交换网络的异构多处理器模块化、弹性化硬件架构;浙江大学的国产AI系统装载了细胞分割算法和飞机识别算法,数据结果与地面孪生系统数据一致,在功耗10瓦条件下算力达到22Tops,验证了国产AI器件的在轨智能图像处理能力。 △图9 边缘计算型遥感视觉芯片检测遥感目标示意图(图片由中科院半导体所提供)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院的可展收式辐射器成功在轨实现首次应用,辐射器执行机构已顺利完成六十余次展开和收拢动作,连续五轨动态试验结果(如图10)表明环路热管-可展收式辐射器集成系统在负载工作时段启动性能良好,辐射器连续展开-收拢可实现散热能力在轨大范围调控。 △图10 环路热管-可展收式辐射器集成系统连续五轨智能热控测试结果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的空间元器件辐射效应试验平台载荷开机运行良好,搭载的元器件在测试期间均工作正常。 “科学与技术成果的涌现体现了我们对这颗卫星‘创新X,创新无极限’的定位,开创了新技术众筹模式的先河。”“力箭一号”工程副总师兼卫星系统总师张永合说,“这些新载荷、新技术产品都是各参与方自主投入的,不少是从0到1的创新,通过试验星将创新技术快速集成并飞行验证,可以加快核心关键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在轨应用的成果转化。” 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由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迄今我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ZK-1A)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将“创新X”系列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等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22年9月5日,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发布了首批科学成果,包括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的国际首幅宽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天图,伽马射线暴载荷(HEBS)的首个伽马暴等。 作为我国“创新X”系列的首发星,未来一段时间,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的几种新型推进系统等载荷也将开展在轨试验,卫星上的四个科学载荷也已进入常规化观测,陆续将会获得更多科学和技术成果。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